欢迎访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淮南市委员会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议案

关于提高我市厨余垃圾高值化利用率 按下“无废城市”建设快进键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4-11-27 09:32:13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856 次
【字体大小:

 

作为生活垃圾分类一部分的厨余垃圾,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等,垃圾中可利用有机质丰富,可生物利用度高,具备较好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潜力。2018年,我市100吨/日规模餐厨垃圾收集处理项目投入运营,在全省率先建设并投运。目前,处理我市餐饮酒店、政企校食堂约1600多家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随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程,末端处理量已经饱和。2023年底,在原规模基础上扩建3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线,总处理规模达400吨/日,扩建后采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全量资源化”技术路线与创新模式,做到了将厨余垃圾高值化利用转化,但我市厨余垃圾处理工作还存在不足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厨余垃圾高值化“产品”难已应用。利用厨余垃圾转化的资源“产品”-有机碳源,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替代乙酸钠、甲醇和葡萄糖等化学品碳源,有机碳源各方面效果更佳。而污水处理领域使用乙酸钠等化学品碳源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长期使用已经形成体系和规模,污水处理厂为了工况稳定达标,不轻易使用新型技术的有机碳源,致使厨余垃圾转化“产品”得不到市场应用,推广难度大。

二是厨余垃圾收运处理量不足。我市常驻人口302.7万人,初步概算餐饮酒店、食堂、居民家庭每天产生约500余吨厨余垃圾,现日收运处理厨余垃圾约120吨,主要为饭店和政企校食堂产生,而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多数流向其他垃圾处理渠道,经了解,受末端处置规模饱和、分类推进难度等问题影响,仅有部分厨余垃圾进入末端处置场所,分类收集和处理率、资源转化利用率较低。

三是缺乏厨余垃圾资源转化技术标准。目前,我市厨余垃圾处理企业已与上海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城镇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及示范”,研发厨余垃圾转化有机碳源代替污水处理厂常用的乙酸钠等化学品,该课题工程示范将于2023年12月完成结课。在资源协同理念的指导下对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和渣进行研发、实验与分析,形成科学合理资源利用。但是厨余垃圾属于环境污染物,环保企业处理利用厨余垃圾过程中仍按照污染物相关标准执行。厨余垃圾转化成资源利用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导致资源化研发、利用方向受阻。

针对我市厨余垃圾高值化利用突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借助科研成果,发挥协同联产模式,提高餐厨垃圾的经济价值。鉴于我市处理企业已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国家重点课题研发并取得成果,形成了城镇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及示范基地。我们可以以此为抓手,借助科研成果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挥协同联产模式,将厨余垃圾有机碳源推广给我市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减少我市污染物处理排放,又节省污水处理厂使用乙酸等化学品,起到了降碳减排效果,实现了“以污治污的资源化”模式。

二是加快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程。按照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2025年前实现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并保持常态运行。随着我市末端厨余垃圾处置场所扩建至400吨/日,城市厨余垃圾将有处可去,为此我们可以将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提速,各方共同努力,将居民厨余垃圾有效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提高我市厨余垃圾高值化利用率,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强联合,促进技术研发。借助高校的技术、人力优势,充分结合项目资源,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可以与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国内技术领先的高校合作,共同开展“微生物转化高蛋白”、“固废高值化利用”等循环利用方面的研发,将厨余垃圾“吃干榨净”。厨余垃圾处理企业与各大高校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申报重点课题、编制行业技术标准等,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企院校合作、产学研双赢”。通过技术与模式的创新,打造一套厨余垃圾“水、气、渣”全方位治理的资源化绿色低碳路线,向全面建设“无废城市”迈进。(大通支部   赵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